整個台灣老街都是你的花園夜市
- 海蒂 Heidi T.
- 2019年5月12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最近在上Wageningen大學一個線上課程-永續觀光(sustainable tourism),需要交作業,要選擇自己國家的一個觀光議題來寫,我一直遲遲沒有動筆,因為一直沒有想法要寫哪個主題,沒想到這週末帶海蒂媽去南庄桂花巷玩,想法如滔滔江水湧進,所以我選擇文化觀光這主題。
之前和老哥去台南鹽水燈會,且一併逛了鹽水老街,也討論到了這個問題。我們發現幾乎所有老街都是一樣,被小吃攤販淹沒,我不排斥小吃攤販,因為飲食本來就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,更是我們體驗當地文化的重點,但是一堆重複性攤販,地瓜球、珍珠奶茶就好幾攤,這種擺法,其實我只要去花園夜市就可以了,而且從我家騎車到那只要6分鐘。我幹嘛開車幾個小時去各地老街= = 被攤販覆蓋住的老街……我只是想拍個老街的原貌也無法…..

這個車也搬來了是哪招= =

昨天在我開車開了三個小時,來到桂花巷,看到了一堆"只是商家的商家”,然後逛完後,有種….剛剛是公館夜市?? 於是…我的理智線斷了。當然,以我的個性,我當然還是自己可以找到很多樂子玩得很開心。但….這樣對待文化遺產,小心你曾曾祖母爬起來掐你脖子!!! 每個老街就像套了同一個公版,只是把特產名字換了,真的很訝異台灣的觀光產業已經黔驢技窮到這個地步。

我們常說旅行可以增加我們的國際觀、拓展我們的視野>>但我們真的了解這句話的意涵嗎? 還是只是一些旅行家、部落客都這樣講,所以我們跟著講,覺得自己有跟風到,我也是旅人,但其時也說不出個所以然???? 其實這句話,”了解文化”就佔了很大了一部分,因為你看見了別人和我們的不同、或是別人打破了你以為事物應有的樣子,所以拓展了你的視野。
同樣的,現在拉回國內旅遊(當然,對外國人就是國外旅遊),舉例來說,很多人說台南人的食物都甜甜的(文末有解釋),但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為什麼,因為很少會被提起,所以就變成來台南旅行的人都是認真的吃吃喝喝,然後說:你們台南的東西好好吃,但滿甜的耶,接著就走了。
簡單來說,了解自己的文化,可以知道自己是誰,了解到你的生活方式與社會規範其實跟你生活的地方息息相關,是它形塑了你;而了解其他人的文化,是讓你知道這世界的多樣性與可能性,懂得尊重與包容其他文化。
現在很多觀光活動做得很棒,也跟藝術家、設計師合作,在觀光裡增加了許多”’美”的元素,但希望將來能夠多多加入”當地文化傳播”的元素。
最後,對於桂花巷,有一些小想法: 其實隔壁的十三間老街有做出一點點樣子,但好像只有三分之一,我個人覺得可以朝以下方向進行,其實很多地方都有這樣做,只是有沒有落實?或是只是表面應付虛應故事,想要快點結案而已。 1. 當地技藝體驗、飲食參與製作或特殊生活方式體驗等等 2. 較硬的文化故事,可嘗試加入數位互動設計,例如可以採用寶可夢的遊戲設計概念?? 3. 與當地藝術家合作展覽或專案-透過當地藝術家的或當地人的眼睛認識該地方。 4. 社區合作-免費導覽/或是收費:採用博物館語音導覽的方式,只是租借物變成人。
有人說這些都無法賺錢,促進當地經濟,但其實這些活動都是可以收費的,目前台灣人也還滿重視休閒活動的,週末旅行、參與活動,活動設計的好玩,自然就吸引消費者。
然後我現在還是不知道桂花巷為何叫桂花巷? 就是一種去了當地回來後還要自己上網找答案的概念。
附註:為何台南食物都甜甜的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 https://tinyurl.com/y3p24crw
Comentarios